行业新闻

[重庆]隧道扩容改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发布者:君小豪
资料目录
  • 1、图例 2
  • 1、前言 1
  • 1.1、勘察任务由来 1
  • 1.2、工程概况 1
  • 1.3、勘察阶段的确定 1
  • 1.4、勘察范围的确定 2
  • 1.5、勘察目的与任务 2
  • 1.5.1、目的 2
  • 1.5.2、任务 2
  • 1.6、勘察工作依据及执行的技术规范 3
  • 1.6.1、主要依据 3
  • 1.6.1、主要技术规范 3
  • 1.7、勘察等级确定 3
  • 1.8、前人工作成果利用 3
  • 1.8.1、区域地质资料 3
  • 1.8.2、原xx高速xx隧道勘察、施工、病害整治资料 4
  • 1.8.3、可进行工程类比的其他隧道 4
  • 1.7.4、可利用的其他工程资料 4
  • 1.9、前阶段相关工作成果利用 4
  • 1.9.1、初步勘察成果的主要结论及建议 4
  • 1.9.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及建议 5
  • 1.10、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5
  • 1.10.1、完成工作量 5
  • 1.10.2、质量评述 6
  • 2、自然地理及区域概况 8
  • 2.1、地理位置 8
  • 2.2、地形地貌 8
  • 2.3、水文气象 8
  • 2.3.1、气象 8
  • 2.3.2、水文 9
  • 2.4、区域地质概况 9
  • 2.4.1、地质构造 9
  • 2.4.2、地层岩性 10
  • 2.4.3、地震 10
  • 2.5、水文地质概况 10
  • 3、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11
  • 3.1、地形地貌 11
  • 3.2、地层岩性 11
  • 3.2.1、二叠系 12
  • 3.2.2、三叠系 12
  • 3.2.3、侏罗系 13
  • 3.2.4、第四系 13
  • 3.3、地质构造 13
  • 3.3.1、褶皱 13
  • 3.3.2、断层 14
  • 3.3.3、节理 18
  • 3.4、地震效应评价 18
  • 4、测试成果整理及设计参数建议 19
  • 4.1、地面物探 19
  • 4.1.1、EH4大地电磁法 19
  • 4.1.2、高密度电法 22
  • 4.2、钻孔波速测试 22
  • 4.3、综合测井 23
  • 4.3.1、地温、井斜、自然伽马 23
  • 4.3.1、水文测井 23
  • 4.4、室内岩土水测试 24
  • 4.4.1、样品数量统计 24
  • 4.4.2、室内试验成果统计 24
  • 4.4.3、岩土参数建议值 24
  • 4.5、土、石工程分级 25
  • 5、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 28
  • 5.1、地表水 28
  • 5.2、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29
  • 5.3、含水岩组的划分及富水性 30
  • 5.3.1、可溶性岩类岩溶含水岩组 30
  • 5.3.2、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30
  • 5.3.3、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30
  • 5.3.4、相对隔水层 31
  • 5.4、断层的导水性 31
  • 5.5、岩溶发育规律 31
  • 5.5.1、影响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 31
  • 5.5.2、岩溶发育的普遍规律 32
  • 5.6、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 32
  • 5.6.1、东侧槽谷浅表循环系统 32
  • 5.6.2、西侧槽谷浅表循环系统 32
  • 5.6.3、中深循环系统 32
  • 5.6.4、地下水浅表循环系统与中深循环系统的水力联系 33
  • 5.6.5、核部地下水系统 33
  • 5.7、地下水动态特征 33
  • 5.8、水文地质试验及参数 33
  • 5.9、环境腐蚀性评价 34
  • 5.9.1、水的腐蚀性评价 34
  • 5.9.2、土的腐蚀性评价 36
  • 5.9.3、易溶盐腐蚀性评价 36
  • 6、既有XX隧道的勘察、施工及病害情况 37
  • 6.1、原隧道勘察成果利用情况 37
  • 6.2、隧道竣工资料反映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 37
  • 6.2.1、断层及断层破碎带 38
  • 6.2.2、施工涌水 38
  • 6.2.3、岩溶 39
  • 6.2.4、煤矿采空区 39
  • 6.2.5、有害气体 39
  • 6.3、既有XX隧道病害情况 39
  • 6.3.1、2004年隧道病害治理及病害原因分析 39
  • 6.3.2、2013年隧道病害检测情况 41
  • 7、隧址区主要工程问题 42
  • 7.1、隧道洞身涌水量 42
  • 7.1.1、含水区段划分 42
  • 7.1.2、涌水量计算 42
  • 7.1.3、隧道涌水量预测 44
  • 7.1.4、外水压力 45
  • 7.2、岩 溶 46
  • 7.3、突水突泥 47
  • 7.4、断 层 47
  • 7.5、煤窑采空区 48
  • 7.6、瓦斯等有害气体 48
  • 7.6.1、须家河煤层 48
  • 7.6.2、龙潭组煤层 48
  • 7.6.3、飞仙关组三段灰岩中油渍问题 49
  • 7.7、岩爆 50
  • 7.8、软弱围岩大变形 50
  • 8、工程地质评价 50
  • 8.1、隧道进洞口 50
  • 8.1.1、地质环境 50
  • 8.1.2、工程评价 51
  • 8.2、隧道出洞口 53
  • 8.2.1、地质环境 53
  • 8.2.2、工程评价 54
  • 8.3、洞身段 57
  • 8.3.1、隧道围岩定级原则 57
  • 8.3.2、隧道围岩分级及分布 58
  • 8.3.3、分段工程地质评价 60
  • 8.4、管理用房 67
  • 8.4.1、建设条件 67
  • 8.4.2、设计参数 67
  • 8.4.3、工程评价及建议 68
  • 9、隧道建设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69
  • 9.1、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 69
  • 9.1.1、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因素 69
  • 9.1.2、施工对策 70
  • 9.2、隧道建设对地面环境影响 71
  • 9.2.1、以往隧道建设带来的灾害问题 71
  • 9.2.2、岩溶塌陷形成机理 74
  • 9.2.3、塌陷分布规律 74
  • 9.2.4、拟建隧道对地面环境的影响 74
  • 9.2.5、拟建隧道对地面环境影响范围及危害性分析 76
  • 9.3、隧道建设对液体矿权开采影响 77
  • 9.4、隧道建设对矿产资料利用影响 78
  • 9.5、隧道施工污水 78
  • 9.6、隧道施工弃碴 78
  • 10、结论及建议 79
  • 10.1、结论 79
  • 10.2、建议 80
  • 附 表:
  • 1、 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2、实验成果统计表
  • 附 图:
  • 1、图例
  • 2、区域水文地质图(1:2.5万) 共1 张
  • 3、工程地质平面图(1:1万) 共1 张
  • 4、工程地质平面图(1:500和1:2000) 共3 张
  • 5、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1:500、1:2000) 共57 张
  • 6、钻孔柱状图 (1:200、1:500) 共66张
内容简介
拟改建道路为城市快速路,隧道为深埋特长隧道,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隧道穿越山脉,隧址沿线地面高程为325-638m,最大高差约313m。隧道穿越的煤系地层以及断层破碎带有瓦斯气体涌出,碳酸盐岩岩溶水及岩溶较发育,对隧道建设影响较大,本场地复杂程度为复杂。线路区穿越背斜构造,隧址沿线地层复杂,岩土种类繁多,强度差别较大,断层破碎带以及极软岩等对隧道围岩稳定极为不利,岩土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
  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第3.0.1条规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本次勘察采用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声速、井温、井径、井斜测井方法对隧道洞身钻孔进行物探综合测井。对隧道进出洞口共6个钻孔进行钻孔波速测试。检测出地下水、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隧道洞身埋深较大,洞身混凝土结构受土层腐蚀性影响小。隧道施工中揭穿采空区时,可能发生采空区集水突涌和瓦斯突出现象,应予以重视。
  在勘察过程中,对病害整治主要采用缺陷注浆、结构补强、渗水处理三种方式。
  隧址区主要工程问题:隧道洞身涌水量、岩溶、突水突泥、断层、煤窑采空区、瓦斯等有害气体、岩爆、软弱围岩大变形。
  共119页,编制于2014年。

[重庆]隧道扩容改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出洞口横剖面图
出洞口横剖面图
柱状图
柱状图
出洞口纵剖面图
出洞口纵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