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官方披露:将适时启动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 !未来五年计划建设地铁170.4公里!

发布者:君小豪

8月9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西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给出了答案:至2025年,西安将建成交通强国典范城市;打造一体化交通运输网,基本实现西安都市圈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交通出行圈。

在建地铁线7条

  • 全长163公里除6号线二期均为地铁三期规划项目
  • 1号线三期(秦都站-森林公园站)
  • 2号线二期(北段草滩北站-北客站、南段韦曲南站-常宁站)
  • 6号线二期(西北工业大学站-纺织城站)
  • 8号线(环线工程)
  • 10号线一期(未央区杨家庄站-高陵水景公园站)
  • 15号线一期(细柳站-韩家湾站)
  • 16号线一期(沣东小镇站-能源三路站)

西安已建成地铁线8条

全长259公里

开通里程跃进全国前十

  • 1号线(纺织城站-沣河森林公园站)
  • 2号线(北客站-韦曲南站)
  • 3号线(鱼化寨站-保税区站)
  • 4号线(北客站(北广场)站-航天新城站)
  • 5号线(创新港站-马腾空站)
  • 6号线(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站-西北工业大学站)
  • 9号线(纺织城站-秦陵西站)
  • 14号线(机场西(T1、T2、T3)站-贺韶站)

自2019年轨道交通三期规划批复之后,西安就已启动了四期规划的选线研究工作。只是,相关方面始终没有给出过确切答案,直至8月9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西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里,终于首次明确——五年计划建设地铁170.4公里。

“轨道上的西安都市圈”需要更多地铁

外界之所以关心西安地铁规划,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西安地铁三期规划的7个项目都已全面开工(其中14号线已建成),是到了该谋划地铁四期规划的时候了,毕竟,“轨道上的西安都市圈”还需要布局更多的地铁线路。

二来,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后,坊间据此解读出城市轨道建设收紧的信号,所以人们也分外操心西安地铁建设会不会受到影响。

目前,全文尚未发布的《西安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关于外界极为关注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媒体报道中原文是这样的:

  • 稳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适时启动第四期建设规划;
  • 结合现有铁路资源,启动市域(郊)铁路及枢纽相关联络线建设,增强核心区与铜川主城区、渭南主城区、杨凌示范区及外围众多组团的联系,促进国铁、城际、市域、城轨“四网”融合发展。
  • 五年计划建设地铁170.4公里。

西安地铁开通里程跃进全国前十

从2006年9月起,国家发改委已先后批复了西安市三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截至目前,西安已建成8条线259公里地铁,开通里程跃进全国前十。

7条在建地铁线路全长163公里。这7条在建地铁,除了6号线二期是2017年初开工之外,其余6条均为地铁三期规划中的项目,全面开工时间大都在2019年或者2020年。

接下来,一方面,需要保质保量加快在建线路施工进度,同步推进编制报批地铁四期规划,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另一方面,地铁四期规划中所涉及的具体线路尚未公开,但170.4公里的建设里程,按照城区内轨道交通建设7.5亿元/公里的造价计算,也不是个小数目,未来5年地铁总投资将达到1278亿元。

面临阻碍

西安地铁四期尚需一定周期,2019年6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19〕1049号文)。国办发〔2018〕52号文件明确,原则上本轮建设规划实施最后一年或规划项目总投资完成70%以上的,方可开展新一轮建设规划报批工作。按此要求,四期规划审批尚需一定周期。

从湖南衡阳地铁叫停中,其中有一条值得注意,就是[地方政府隐性债],而有数据显示,陕西的政府债务排名全国14,负债率高达102.8%,可见,陕西的财政缺口依然很大,面对以后的基建国家也将会对其收紧,包括地铁规划。

公开信息显示,按照“三期规划批复之日就是四期规划启动之时”的思想共识,自2019年轨道交通三期规划批复之后,相关单位就已经启动了四期规划的选线研究工作。

根据前期文件,原则上本轮建设规划实施最后一年或规划项目总投资完成70%以上的,方可开展新一轮建设规划报批工作。

部分城际铁路建设曾叫停

日前,有网友在陕西发改委官网咨询关中城际铁路建设事宜。

对此提问,陕西省发改委回复道:

“我省综合考虑全省铁路建设、资金筹措情况,并从防风险角度出发,暂停了城际铁路项目建设。”

目前,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会同陕西省铁路集团等方面正在梳理城际铁路建设情况,随后将统筹研究推进。

据悉,陕西省本次暂停建设的城际铁路共有4条,分别是西韩(西安至韩城)、西法(西安至法门寺)、法门寺至机场、阎良至机场城际铁路。

在留言回复中,省发改委也已经确认西法城际暂停了建设,在2023年无法达到建成通车条件。

至于关中城际铁路暂停建设后,征地、桥墩等项目前期准备后续该如何处理,陕西省发改委表示:

“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铁路集团启动了城际铁路建设深化研究相关事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推进。按照职能划分,具体进展请咨询省交通运输厅或省铁路集团。”

“十三五”期间西安建设高铁总里程224公里地铁开通153座车站

“十三五”期间,西安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2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综合运输能力稳步增长,行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为西安市实现新时代追赶超越和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西安铁路网总里程601公里,其中高铁总里程224公里。“米”字形高铁网格局初具规模,西成、银西高铁相继开通,实现了西安与银川、兰州、成都等城市的高铁直连。西安至渭南、安康、榆林、神木、韩城等地的铁路“绿巨人”项目建成,标志着普速客运进入动车时代。机场线开通运营,航空、高铁旅客实现“一站式换乘”,西安地铁“八线在建、三线齐通、八线运营”,运营总规模达245公里。

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653公里;干线公路累计建设207公里,完成国道108、国道310、省道107部分路段等重点国省路网提升工程,国省干线实现二级公路全覆盖,一级以上公路里程比重达到31%。基本实现镇(街)全部通三级公路、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30户以上自然村组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全面完成交通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同时,综合枢纽场站建设稳步推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运行效率与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初具规模,西安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西安综合保税区等8个项目已建成运营。

过去的五年,西安综合运输能力稳步增长,服务品质显著提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综合交通枢纽,国内外通航城市228个、航线383条,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35条(2020年在营21条),通达全球37个国家、77个主要枢纽和经济旅游城市,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107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8位,年货邮吞吐量达到37.6万吨,货邮吞吐量全国排名第10位。

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纳入国家示范工程,“长安号”实现与国内29个省份主要货源地互联互通,相继开行了“襄西欧”“徐西欧”“蚌西欧”“唐西欧”“永西欧”“渭西欧”“芜西欧”等国际线路,覆盖中亚、中东及欧洲主要货源地和“一带一路”沿线44个国家,全年开行3720列,运送货物281.1万吨,质量评价指标居全国第一。

地铁共开通153座车站,日均客流约260万人次,客流强度稳居全国前列。常规公交线路达到396条,常规公交日均客流量达388万人次,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1%,公共交通到站正点率达87%。快递业务揽收量突破6.8亿件,占西北五省区快递业务量的50%以上。

行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明显增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搭建丝路交通云和交通大数据中心,完成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公交智能示范工程、一网通办、雪亮工程、I/M平台等系统的建设及运行,建立西安市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西安大交通发布”微信公众平台、出租车智慧码,向公众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出行信息服务。

构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规划》明确了西安市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目标及2035年远景规划目标;分别从交通运输网络、综合枢纽体系、运输服务、交通智慧化、绿色化、现代化治理等方面制定未来五年西安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任务并提出保证规划落实的具体措施。

至2025年,西安将建成交通强国典范城市。国际枢纽功能及辐射能力不断增强,一体化、多层次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交通智慧化、绿色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人民出行更加便捷,货物流转更加高效,构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实交通基础保障。

《规划》提出,到2035年,西安将全面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交通运输供需有效平衡、服务优质均等、安全有力保障,成为具有“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国际化大都市。

计划建设地铁170.4公里

未来五年,西安市将打造一体化交通运输网,构建立足全市、服务全省、对接全国的交通运输主骨架,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为核心,普速铁路、国省干线、机场航线为补充,辐射全国重点城市的“米”字形综合运输大通道。届时,“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全部建成,“棋盘+环+放射”地铁网初具规模,建成“轨道上的西安都市圈”;“四环十二辐射”的高速公路骨架格局基本形成,国道平原一体化建设与都市圈“七横七纵”快速路体系建设形成高效衔接,基本实现西安都市圈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交通出行圈。

五年计划建设高速铁路147公里,完成西安至延安、西安至十堰、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的建设任务;五年计划改造高速公路辐射线140公里;五年计划建设高速环线及联络线238公里,计划建设国省干线318公里,计划建设城市快速路319.3公里。

稳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适时启动第四期建设规划;结合现有铁路资源,启动市域(郊)铁路及枢纽相关联络线建设,增强核心区与铜川主城区、渭南主城区、杨凌示范区及外围众多组团的联系,促进国铁、城际、市域、城轨“四网”融合发展。五年计划建设地铁170.4公里。

计划完成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

在构建多层次综合枢纽体系方面,未来五年,西安市立体客运枢纽体系与现代物流节点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与枢纽站场系统功能相匹配的集疏运通道与信息支撑系统基本完善,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高效衔接、有序运行。

五年计划完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打造蓝田通航产业园,完成西安火车站扩能改造,开工建设西安东站,稳步推进西安国际交通港、临潼客运站、航天基地客运站、鄠邑渼陂湖客运站等项目规划建设,统筹配合、完善铁路大型枢纽站综合交通功能。

同时,建成西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申报西安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西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以及依托区域产业布局打造一批专业物流中心及公共配送中心。

在推动综合运输服务转型升级方面,西安市将按照“旅客零距离换乘、货物无缝化衔接”要求,强化枢纽无缝衔接、立体换乘和一体换装,整体提升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的集散中转效率和内外辐射能力,逐步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届时,居民出行体验显著改善,旅客联程运输水平提高,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与“空、铁、公”联运发展模式初显成效,区县级物流枢纽功能不断完善,枢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中欧班列,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打造21项智能交通工程

“十四五”期间,西安市将建设现代化智慧交通系统。新一代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数据共享、创新驱动、智慧高效的行业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一体化出行、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模式得到广泛应用,实现运输服务灵活便捷、交通政务透明高效、信息技术融合创新、行业管理精准精细、运行体系安全可靠。

五年计划打造“基于5G-V2X智慧基站和智能网联设施的车路协同应用平台试点”“基于BIM技术的公路建管养系统”“西安市公路网应急管理与车路协同系统”“西安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平台”“西安物流大数据中心和综合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西安市货运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定制客运服务平台”等21项智能交通工程。

在公共交通出行服务建设方面,融合一体化出行服务理念,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打造西安市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行前智慧决策、行中全程引导、行后绿色激励等全流程、一站式“门到门”的出行智能诱导及全过程规划服务。

未来五年,西安市还将强化综合交通现代化治理,推动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水平总体适应交通强国建设的阶段性要求。交通用能结构显著优化,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客货运输结构更趋合理,绿色物流、绿色出行体系初步形成。

来源:综合自华商报、西安报业等